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0 09: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江寺与竺庵心坚两大师像碑刻——卒子走遍安庆

迎江寺与竺庵心坚两大师像碑刻
——安庆寺庙与碑刻
第10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沿江东路的迎江寺,是大家再熟悉的地方,即使如此今天卒子还是向大家介绍这里的大概与竺庵心坚两大师像碑刻。
      网上有位安庆爱好文史的江启荣先生,他认为迎江寺是安庆最著名的景点,其大门上的匾,是皇帝亲笔题写的。然而他发现这匾上的“迎江寺”三个大字居然有错字! 他认为原来光绪皇帝在这,藏有千古玄机!在他翻阅了大量资料之后发现:这是爱新觉罗氏的传统,康熙皇帝把承德“避暑山庄”这“避”字,右边的“辛”,下面多写一横。在山西五台山上写的“灵峰胜景”四个大字。这“峰”字下的“丰”应是三横,他又把它少写了一横。咸丰皇帝,他在“独乐寺”给一个院子题名“报恩院”。他特意将“院”字右边的“完”,少写一横。经过斟酌推敲,得出肯定的答案:安庆迎江寺上的“寺”少一点,它不是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面对电视台采访时,这位江先生谈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是光绪皇帝特意写错的,他在此寄有深意。因为在西太后撤帘听政之后,他的皇权仍然没有完全在手。受肘于西太后,总觉得少了一点。因此在题安庆迎江寺时,就将“寺”字下面的“寸”字少写一点。以表达自己心中的不平和郁闷。由于光绪皇帝生性懦弱,不敢太张杨,也不敢太显露了。虽然把“寸”字里面的一点没有写,但把下面的一勾,勾提上来用来遮拦、弥补这少一点的破绽。这样待慈禧殡天后,他的皇权全部掌握过后,再来安庆迎江寺,给这缺少一点的匾额,补上这一点。由于光绪死于慈禧之前,这样安庆迎江寺这块匾,“寺”就永远的少了一点。虽然成了千古憾事,但也成就了安庆迎江寺,别样的韵味、别样的风采!这个匾额在全国都是少有的。大家路过迎江寺时看一看那块匾“寺”字是少了一点,这少了的一“点”是无庸置疑的。
     迎江寺位于安庆市枞阳门外的长江边上,占地三万余平方米,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振风塔、毗庐殿、藏经楼、大士阁、法堂、广嗣殿等建筑组成。整座寺院建筑在长江岸边的高地上,殿堂巍峨,从十里开外即能见其雄姿。安庆乃历史文化名城,迎江寺即在该城之东南,它上接九华山,下临匡庐,北攘天柱,南临长江,可谓得天地之灵气,占人文之辉光。
     天王殿位于迎江寺大门,上方书有“迎江寺”三字匾额(光绪捌年榖旦),门两边各置铁锚一个,重约三吨,这是该寺有别于其他寺庙的独特之处。据民间传说,安庆地形如船,塔为桅杆,若不以锚镇固,安庆城将随江东去,故而设之。门口右边墙壁上字:“佛日增辉,法轮常转”,门口左边墙壁上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寺内建筑,以四进殿堂及一塔为主体。一进天王殿,殿高10.4米,面积约300平方米。
     大雄宝殿高17.72米,面积409平方米。殿内三尊大佛,居中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佛,东西两侧为消灾延寿药顺佛和阿弥陀佛。殿后骑狮的为文殊菩萨,骑象的为普贤菩萨。两厢佛台上供降龙、伏虎等十八罗汉塑像,姿态各异,造型生动。
     毗卢殿是最早的殿堂之一,脊高17.7米,面积约580平方米。殿内中间供奉的是毗卢佛,左边是大梵天王,右边是帝释天神。毗卢佛背后的悬壁上塑的是高达10多米的海岛,岛上有《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一百多个人物塑像,海岛下塑有“四海龙王朝观音”,整个塑像精美逼真。
     藏经楼楼高16.2米,面积981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楼上藏有佛经万余卷,还有《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附《心经》,保存完好。这部经书迄今有五百余年历史,经书中还有多幅佛像和普渡众生像。楼下为法堂,供讲经说法和重大宗教活动之用。中层是西方三圣像。
     安庆迎江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七年(974年),历代均有整修或修建。据《安庆府志》和《怀宁县志》记载,迎江寺于明万历已未(公元1619年)由怀宁县士绅阮自华募捐重建,明光宗曾亲书匾额“护国永昌禅寺”,清顺治七年(1650年)敕改“迎江禅寺”,乾隆帝赐“善狮子吼”额,光绪八年(1882年)题匾“迎江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近代名僧月霞于九华山创办中国第一所佛教院校以后不久,即来到迎江寺担任方丈,在其住持期间,留下了著名的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月霞方丈公案”。月霞离去之前,派弟子心坚来迎江寺担任方丈。
    迎江寺创建于宋开宝七年(974年),曾名“古万佛寺”。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重新募建。清朝初年又重建,以后续有整修扩建,终成沿江一带名刹。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火。清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名“迎江寺”,意为寺院迎长江而立。光绪元年(1875年),慈禧太后赐给迎江寺“妙明园”匾额,悬于藏经阁上。
     迎江寺被天王殿、大雄宝殿建筑在高台上,十分雄伟,为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毗庐殿重檐歇山顶,粘土筒瓦,有发戏、提栈,无斗拱。藏经楼为现代式重檐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是近代寺院建筑。
     迎江寺在心坚、竺庵两法师的带领下,走过一段非常不平坦的道路。在叶崇正的《记传奇海内外的闽籍高僧慈航法师》一书中,他曾描写1929年,慈航法师应安徽安庆迎江寺竺庵法师之邀,出任该寺住持。他从兴办教育、培植僧材入手,创办了佛学研究部、僧伽训练班、义务夜校和国民学校,并亲自讲学授课。他礼聘贤能担任院务助理,整饬僧纪,建立规制,修葺殿宇,扩建道场,使寺院面貌为之一新。太虚大师闻讯后,去函深表赞许。在安庆过了一段时间,慈航法师萌生朝礼佛教名山、参访高僧大德的念头。他跋山涉水,周游四方,履痕遍及徽、苏、沪、浙、赣、闽、粤等地。一路遍参各宗,博览诸经,眼界和学识有了新的拓展。
(本篇完)
2016-11-10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1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家墩文化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王家墩文化遗址
——安庆遗址
第109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中心乡孔河村,有一处名为王家墩的文化遗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中心孔河西岸,为南北长垄状台地,南部堆积较厚,向北渐薄,面积约一万平方米。1983年4月,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对遗址进行试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二座,战国时代灰坑一座,出土陶、石器等物30余件,有鼎、豆、盆、杯、石锛、石斧等。
     遗址内涵较丰富,包括早、晚两期文化遗存,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为西周至春秋时期。1982年11月,县人民政府将该遗址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境内山川秀丽,人文荟萃。地面、地下文物蕴藏量丰富。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自八十年代以来,太湖县先后发现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古人类居住遗址近30处。这些遗址内涵丰富,尤以城西古路河遗址、黄镇柳河遗址出土文物最多。
    太湖县古文化遗址的特点有三:一是文化层较厚。一般厚度为0.5-1.5米,柳河遗址、小池王家墩遗址文化层最厚达3米。二是面积大。除少数遗址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外,古路河遗址、柳河遗址、王家墩遗址面积均在1万平方米以上。三是各遗址采集文物标本多。采集的文物标本陶鼎足,大部分遗址以扁舌形和圆锥形为主。王家墩遗址、牛头包遗址、柳河遗址:还有大量鸭嘴形鼎足发现。陶片纹饰以素面为主,其次为蓝纹、附加堆纹、绳纹等。各遗址发掘及采集的文物标本还有大量的石器。这些石器均通体磨光、刃部锋利,以铲、斧、刀数量最多。铲大部分为单面穿孔,呈梯形。在古路河遗址中采集的带把石铲,造型独特,是整个长江流域诸多遗址中少见的;古路河遗址采集的斧也最为精制、小巧。部分遗址如柳河遗址、古路河遗址、王家墩遗址出土的三孔石刀,均体薄、双面穿孔。遗址出土的器物还有石钺、石磷、石镞、石(玉)环、石(陶)球、陶网坠、陶纺轮、陶拍、陶鼎、陶罐等。其中茗北胡英寺遗址出土的石钺最为典型,体表呈黑色,有光泽,刃部为半圆弧形,双面穿孔;在柳河遗址采集的石环、王家墩遗址出土的三足陶罐,是太湖县所藏文物中不可多得的精晶,均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
    玉器,被称之为国粹,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展很快。太湖县诸多遗址中,出土玉器达数十件。古路河遗址发现的扇形玉璜、徐桥墩上遗址发现的弓形玉璜、玉块,均质地细腻、光泽晶莹、色彩淡雅,被定为国家珍贵文物,曾多次参加国家和省组织举办的文物精品展览。
     太湖县地面、地下古代文化遗存内涵丰富多彩,充分说明了安庆的祖先在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长期艰难斗争中,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反映了太湖县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史。同时,这些遗址遗存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代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小池镇位于太湖县东北部,大别山南麓,距县城16千米。小池镇古称驿站,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商周时代、战国时代遗址占多,三国时期的青阳县治上格城、唐代建造的海会寺等重点保护文物保存较好。小池镇民风淳朴,历代科举中英才辈出,著名戏剧教育家叶春善,著名教育家何晓耕,现代文学大师孔凡礼、林学专家马大浦等知名人士。
(本篇完)
2016-11-11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09: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土坑防空洞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黄土坑防空洞旧址
——安庆地下设施
第10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黄土坑十六中附近,有一处地下防空洞旧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黄土坑东路附近的十六中,是安庆一所设立于上个世纪的学校。黄土坑东路西连菱湖北路,东接中兴大街,全长约一千五米,昨天卒子从菱湖北路拐入黄土坑东路西段,无意间发现这处建设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地下防空洞。安庆十六中的防空洞,此前没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对此研究和发现,此处防空洞虽建设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但目前被水泥砌起来封堵起来,见不到真面貌。
     安庆十六中地势很高,百年香樟树一字排开,浓荫的天地下居然还有一处防空洞旧址。很多人似乎并不知道,安庆地下还有一个巨大的防空洞网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全民参与修建防空洞的运动,让他们记忆深刻。让我们揭开安庆地下防空洞的神秘面纱,听一段当年修建防空洞的那些事儿。
     曾为加强战备挖掘深洞,全民参与修建防空设施。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由于中苏关系的紧张局面,最后传达中央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各单位都要修建防空洞加强战备……”此后不久,安庆全市开始组织挖防空洞,与此同时,全安庆乃至全国一场轰轰烈烈的挖防空洞运动开始了。据一些老人回忆,要求宽度不得小于一米五以上,深度不得低于十米,还得保证能够容纳下附近学校和居民多人。那个年代,挑选精壮劳力负责挖掘并不是难事,不分昼夜把这个学校挖出一个大防空洞,而且当时安庆市区地下很多地方都有防空洞,防空洞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下网络。
     防空洞是一种防御性的措施,遇到战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先躲起来,找准时机反击。安庆是一座饱经战火的城市,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经常对安庆实施轰炸,抗战八年安庆像这样的轰炸惨剧太多。当时安庆城区还比较小,人口不多,加之财力物力有限,也没有什么防空洞设施,飞机来了人们无处可躲。有些市民自己挖了一些小的“猫耳洞”,飞机一来就钻进去躲避,但是安庆土质松散,这些“猫耳洞”一经轰炸很容易坍塌。
     目前,安庆那些规模宏大的防空洞已经渐渐被挖、填平、拆迁,极少数能够保存下来的也做了部分仓储和封堵起来,这些防空洞有的被填埋、有的被荒废,如果不是因为卒子今天写这篇小小的文章,人们或许不会记起当年全民修建防空洞的岁月。七十年代由于惧怕苏联的原子弹,“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标语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全国掀起挖地道、搞演习,位于十六中地下防空洞正是那个时代的结晶。
(本篇完)
2016-11-14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09: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永概墓(安徽近代教育奠基人)——卒子走遍安庆

姚永概墓
安徽近代教育奠基人
——安庆名人墓
第10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的龙眠山,有一处安徽近代教育奠基人的墓葬,他曾影响着安徽教育乃至于全国教育,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前身为1906年创办的安徽师范学堂。由近代思想家严复倡办,首任监督(校长)为桐城派大师姚永概。为了办好安徽第一所师范学堂,姚永概先生不远万里赴日考察。一个作为科举制度产生出来的桐城派大家,曾靠八股文考取单人第一名的姚永概先生,在新旧两种办学思想激烈冲撞后很快接受了新文化办学思想。在日本期间,他参观、考察了日本大学、中学、小学及师范、农、工、商、医等学校的教学内容及管理程序,拜访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文部长官和教育界元老,聆听了有关教育讲座。
      姚永概(1866年—1923年),字叔节,安徽桐城人。生于清朝穆宗同治五年,卒于民国十二年,年五十八岁。1894年,姚永概师从吴汝纶治学,前后长达九年。1903年,桐城中学堂成立,姚永概为总监之一,又被聘为安徽高等学堂总教习。1906年,被公推为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07年,受命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积极提倡教育革新。民国成立,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邀姚永概任北大文科学长,1918年,徐树铮在北京创办正志学校,聘姚永概为教务长。1922年,姚永概面颊部长了肿瘤,1923年辞世。
      姚永概受到家学的良好熏陶,18岁(1883年)即考中秀才,23岁(1888年)在江南乡试中居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主考官李文田、王仁堪认为江南一向人才辈出,于今却日渐凋蔽,想录取一位宿儒为榜首,以振起一代文风。等撤封时,十分惊讶姚永概的年轻。不幸的是,其后姚永概四次参加会试,均落榜而归。按清代规定,举人三次落榜,可以从中挑选一部分人为官,谓之大挑,其中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学官用。姚永概大挑二等,授太平县教谕。此职待遇极薄,仕进无望,永概愤而辞职,绝意仕途。从此,姚永概走上了充任幕僚与授徒讲学之路。1901年,朝廷大臣推荐他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他没有应试。
     1894年,姚永概师从吴汝伦治学,前后长达九年,得吴先生之真传。吴先生为曾国藩四大门人之一,倡导讲时务办新学,时任保定书院山长,后创办桐城中学堂。姚永概于保定书院讲学之余,与同光体诗人陈衍、陈三立、沈曾植、范当世相互酬唱应和,极一时之盛。1903年,桐城中学堂成立,姚永概为总监之一,旋又被聘为安徽高等学堂总教习。1906年,姚永概被公推为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07年,受命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积极提倡教育革新。1912年,民国成立,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邀姚永概任北大文科学长,姚与马其昶、林纾等以桐城派古文相号召,与其时任教北大提倡魏晋之学的章太炎发生冲突,章对桐城古文大加攻击,林纾、姚永概愤而辞职。
     清史馆馆长赵尔巽闻姚永概之名,聘其为清史馆协修,分任名臣传。“每脱稿,同馆叹服。”1918年,徐树铮在北京创办正志学校,聘姚永概为教务长。由于姚永概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正志学校在京城声誉鹊起,“学风出京师诸校之上,天下无异词”。同时,姚永概还为学生开设《孟子讲义》、《左传选读》等课,与兄姚永朴合编《历朝经世文钞》等。其时,国务总理段祺瑞闻姚永概之名,欲聘永概为高等顾问,总统徐世昌则欲招入晚晴选诗,姚永概均辞谢道:“我好比处女,年轻时不嫁人,老人还嫁人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因“言论过激”被逮捕,姚永概、马其昶等署名营救。此事大出胡适意料,因为正是他们把姚、马等古文家称为“桐城谬种”,并迫使他们先后离校。此事使胡适觉得:“这个黑暗里还有一线光明。”1922年,姚永概面颊部长了肿瘤,1923年辞世。清史馆馆长赵尔巽闻讯叹道:“今海内学人,求如二姚(永概、永朴)者,岂可得乎?”
     姚永概先生这种开放式办学新文化思想,被当时以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而著名的思想家、北京大学校长严复所重视。1912年,民国刚成立,姚永概先生就接受了严复的聘请,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相当于当今的文学院院长)。在此期间,姚永概先生的新文化教育思想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姚永概等人极力提倡以白话文作为文化传播的工具,在文学上不主张以讲对仗、用典故、重辞藻、求声律等框框条条来约束学生们的思想。他为全国学堂编写的古文讲义,其文字都比较浅易,对初学者极有帮助。
    安庆一中创始人,第一任校长姚永概先生在1906年,就接受了新学创办的使命,并去日本参观学习,这一事实的本身,就证明了由姚永概先生在担任安庆一中创始人之后,其文化教育思想,在严复、吴汝纶、沈曾桂等人的影响下,在维新成功的日本国先进教育方式激励下,已逐步从封建的、封闭的旧文化思想体系中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先进的全新的文化教育思想体系。也正因为姚永概先生新文化教育思想一步一步接近陈独秀的新文化革命的思想,才有 1919年,发动北京知识界人士联名上书营救陈独秀的这一壮举!
(本篇完)
2016-11-15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1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丰寨(太平军遗孀建立的山寨)——卒子走遍安庆

广丰寨
太平军遗孀建立的山寨
——安庆山寨
第109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与太湖县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处太平军遗孀建立的山寨,这群太平军遗孀,安庆人俗称寡妇,为什么会选择一处并不高大的小山做山寨?为什么清军在安庆花费了十多年也没能将其扫平?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安庆周边对抗,太平军收复了安庆附近的舒城、桐城、潜山、太湖四县以及石牌镇,作为安庆的屏障,1859年9月福州副都统多隆阿率军夜袭石牌镇,守军未加防备,待到对手越壕爬城才察觉并开始反击,结果石牌镇为清军轻易攻克,守军数千人战死,守将被俘。拿下石牌镇之后,胡林翼以福州副都统多隆阿率总兵鲍超等部一万余人进攻太湖县。
     陈玉成得知石牌镇陷落,太湖县被围,遂亲率大军援救太湖,1860年1月,陈玉成会同捻军龚得树所部在太湖县附近与多隆阿展开激战,前后一月有余,一度形成相持局面,但驻军宿松的曾国藩不断调兵增援太湖前线,胡林翼又密令一部官军绕到太平军侧背,与多隆阿部前后夹击,太平军腹背受敌,最后不支败退。
      多隆阿乘陈玉成锐气受挫,立即组织反攻,1860年2月16日,多隆阿分兵三路,直扑太平军营垒,太平军接战失利,败退而去,在太湖的太平军守将见大势已去,于2月17日夜弃太湖县而走潜山县。多隆阿很快尾随而至,再次于太平军交战于潜山城下,太平军再遭失利,潜山又告失陷。两县一镇既失,安庆门户洞开,1860年5月,驻军宿松的曾国藩派遣其弟曾国荃领军万余人合围安庆,深沟固垒,开挖长壕,以围为攻。
      在曾国荃部包围安庆的同时,湘军水师在彭玉麟、杨载福率领下,于6月20日拿下安庆与外界唯一联系的陆路补给通道枞阳镇,这样在安庆的太平军守军叶芸来部与外界的联系中断,湘军对安庆的合围完成。纵观这一阶段的战事,太平军先是准备不足,其后不得不仓促应战,战斗中既没有阻止宿松的清军增援,也没有出奇兵避实击虚以扭转战局,反而被胡林翼钻了空子,结果导致全盘失利。
     自太湖、潜山失守之后,陈玉成本来应该立即组织反攻,夺回太湖、潜山,但他却被洪秀全调去天京与李秀成会攻江南大营,解天京之围困,这一去就是将近十个月,这就使得湘军得以从容合围安庆,进而布置严密的防御体系,等到十一月份陈玉成回到安庆城下,以图解围时,自然就变得难上加难了。在太湖县的崇山峻岭远眺有一块传说中的乌龟石,当年太平军居高临下,而在这密林深处有一处名为广峰寨的太平军山寨,位于太湖县某镇,海拔396米,山顶有清末太平军扎的营寨。乌龟石,位处广峰寨东南,山顶有一大石头,形状酷似乌龟,故名乌龟石。
     太湖是一块饱受战火揉捏的土地,在太湖203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回顾历史上那些烽火岁月,战争接连不断。在古代战争中,官兵安营扎寨,驻守一方,平定叛乱,保护百姓。据1995年编修的《太湖县志》在“军事设施”一节的记载:从相传三国时期所筑的上格城(后期卒子将介绍)到明末所建的乔木寨(前期卒子已经介绍)、清代所建的屏风寨(后期卒子将介绍),晋熙四面山寨(后期卒子将介绍)等等山寨。
     据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公布的太湖县境内的十多处军事遗址均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易守难攻,遗址上的寨墙及营房用石料堆砌而成,均有四门或两门。如今,这些古寨大多残垣断壁,消失殆尽。少数山寨还保存有石头寨门、寨墙、山道、石刻乃至垒石寨营旧址,成为历史的印记。卒子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翻山越岭,探访了太湖、宿松、岳西、潜山等一批重要的山寨,找寻了许多相关的历史资料,用详细的图片去描述古寨雄风、传承历史记忆、谱写古今嬗变、畅想古代战火。
     太湖县在清朝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所领导的太平军在这里战斗过。当卒子来到绿荫掩映的广丰寨遗址时,虽然距今已有近一百多年,但走在寨里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金戈铁马、繁荣鼎盛。山寨的影子依稀可辨,足见当年的宏伟壮观。六十岁的汤大哥向卒子讲述了这一段尘封的历史。据汤大哥讲,清咸丰年间(1859年),太平天国的英王陈玉成在太湖县一带与清军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8月,清廷令曾国藩援皖,镇压太平军及捻军。曾即与湖北巡抚胡林翼商定攻皖战略后率军由湖北进驻宿松,并令福州副都统多隆阿、总兵鲍超驻扎于太湖县城西境内的八里岗,后分别移师至太湖新仓、岔路,与曾形成三角之势包围县城内的太平军。
     为接应被困之军,12月15日,英王陈玉成率军由安庆向潜山、太湖进发,捻军也组织部队扑向太湖,曾即命多隆阿、鲍超抵御,陈玉成在上格城一带建筑了应家、何家、广峰等寨。城内太平军得到援兵已到的消息即变包围为反包围,内外夹击鲍超。在多隆阿的援助下,双方死伤无数,僵持不下,只得就地修整。第二年年初,再次决战于上格城与小池驿一带,陈玉成寡不敌众,伤亡数千人后不得不边打边退至安庆。
  广峰寨遗址依山而建。寨墙均用石块垒砌,面积均6226.8平方米。目前,广峰寨现状均灌木、荆棘、杂草丛生,寨墙还存在倒塌的危险,山寨建有四门,目前全部坍塌。寨顶基本保存完整,并保留有浓厚的太平军特色,是一处难得的保存完好的军事遗址。这处山寨为研究古代军事防御工事,以及太平天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位汤姓大哥,祖屋距太湖县城约五十里属抱山村独埠组坐南朝北从小池镇白银瓷厂入口不远,他向卒子介绍了这里的三座太平军建的石桥、传说曾是太平天国时陈玉成将军属下十二(也有说十三)女将所修共有三座半圆形石拱桥有一里三桥。广峰寨便是这群寡妇建立的山寨。当年英王陈玉成在安庆失陷留下十二女将均为寡妇,此十二女将居守广峰寨顶,形成一处攻守兼备的城池,现存城墙约数百余米,为圆形合围,有东、西、南、北门,目前均已坍塌。
     广峰寨的西面是挺拔的阳岩山顶,站在二山之上方圆数百里城镇村落山川平畴,尽收眼底。据太湖县志记载此地有峭拔秀丽、侗出群峰之上。广峰寨下有一条数千米起伏的小山脉,常年流水不断。最早移民到此处的汤姓民居从江西德安复居九江湖口(古称瓦聚坝今名潘阳湖),在此繁衍生息,他们称这一带山脉东面为青龙山岗,称之为对面山山嘴为竹林嘴,西边山脉为大雨包又称为白虎背。青龙山抛后数百米之遥竹林嘴风水宝地为汤姓祖墓地数位祖人均葬此处。
     太平天国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女兵最多的一支起义军,这些女兵一些是自发参加的,尤其是从起义基地而来的那些广西女兵,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女兵是被胁迫进来的,她们大多为下层不缠脚的客家劳动妇女,她们有力而听话,因而在战场上的作用毫不逊色于男兵。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起义的曾国藩,就尝过这些客家妇女的苦头,以至痛恨地称这些英勇的客家女为“大脚蛮婆”。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洪秀全就专门设立了“女营”,太平军暂时安定后,各位王爷、大将可以成十上百地娶妻,陈玉成在安庆就拥有妻妾近几十人,这些女将们大部分赏赐给太平军的大小将领们,可以说是当时一只庞大的女性军事组织。   

     太平军在安庆战败后,这群太平军女兵也个个骁勇异常、能征善战。这些女兵在战争时冲锋陷阵,手持大刀长矛,她们从不投降或被俘虏。1860年6月13日《华北先驱报》上刊登了一则清兵凌迟太平军俘虏的信件,其中就有对女性俘虏虐杀的叙述:“太仓被占领的次日,上午十一时光景,有一大批俘虏被押送到卫康新附近清军营地。这批太平军,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世的婴孩,到八十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十至十八岁的姑娘,无所不有。他们每个人被绑在一根木桩上面,受到了最精细的残忍酷刑。”

      广峰寨从设立到最后走向荒凉,在清军无数次的扫荡中均未被发现或未被攻下,成为一个奇迹。这些太平军的女将们最后也都在山寨里终老死去。广峰寨,是安庆一处非常值得一看的山寨,虽然无路可走、荆棘满路,没有风景也没有奇石,但这里却是研究安庆历史的一处非常好的场所。本周六(11月19日)卒子又可能一个人探访潜山至太湖一带小山寨,如果哪位网友有兴趣一起参与探访山寨,可以跟帖。

(本篇完)
2016-11-16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家当铺(练潭老街商铺代表)——卒子走遍安庆

袁家当铺
练潭老街商铺代表
——安庆商铺
第109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的练潭老街,是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它也成为全省九个入选的中国传统村落,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练潭老街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由西向东长达1390米,这里曾经商贾如云、铺面林立。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练潭老街终是繁华散尽,盛极一时的绚烂被岁月湮没,留下的是空空如也的残垣断壁和人去楼空的老房屋,但依然能够看到老街的昔日繁荣。
      练潭历史悠久,早在元明清时期,就是南方诸省北上京师古驿道必经之处,“昼夜羽骑不绝”,村落里保存尚好的多处塘口见证着练潭辉煌的驿站岁月。不仅是驿道发达,镇内练潭河自西向东流入菜子湖,再由菜子湖通至长江,水运兴旺致使练潭成为当时重要的水陆码头,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照片中的章禧文(1825.4.13~1894.11.19),字恭安,曾任下级官僚。其子章乃冲(1849.12.10~1914.6.1),字芝田,没有子嗣。章鸿钤,字仲松,与妻周茹英合影。潘澄鉴,曾任官员。这组照片就是当年的当铺经营者的写照。
     老街宽五米,最宽处约不到十米,街道仍保留着麻石条铺就的路面,整齐光洁,整条老街古老而宁静。老街上多为古民居和古商铺,门口依然能看到许多商店遗存的柜台。老街古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木梁承重,砖、石、土砌护墙,简单而不加过多修饰。
    练潭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码头商船来往,货运不断,到处是“一网鱼虾一网粮”的欢乐景象,老街满是商铺云集。练潭在菜子湖西畔,由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圈湖造田,水乡优势渐渐弱化,公路修通后,水运逐渐衰败,铁路、公路开始走上正轨,再加上练潭河改道,乡政府从练潭撤走,练潭镇街道逐渐萧条冷落起来。老街上的大部分商铺纷纷向西南公路边转移,老街变得格外冷清,到如今,只有那些斑驳残缺的招牌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
    在这条老街上,有一家名为袁家当铺是明朝时期建造的保存最好的古建筑,但从建筑形式上看,卒子个人认为是清朝时期的商铺,它位于老街入口,经营日用百货,店内常有村民聚集。这里的商铺大多是前屋开店,后屋住家。
    如今,走在这条枯朽而衰老的练潭老街,望着那门脸后面破碎的砖瓦和朽烂的木头,空留下了老旧房屋在眼前。练潭老街曾经是桐城四大古镇之一,是明朝时的古驿站。由于练潭河上通高河,下连枞阳并与长江相通,老街成了这些水系的重要码头,水路的便利让练潭驿站发展成了镇,逐渐的形成了一处繁华之地。
    青石板,木阁楼,雕花栏杆里也同样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明代的一位学者在此地游历时,而写下了“春山出孤月,寒潭净如练”的诗句而得名。而也有另外的传说,说是练潭的名字是缘于练潭河形长如练,水深如潭。从元明清到七十年代以前,由于水陆交通的方便,练潭河里曾经是百舸争流,练潭街上是商贾云集。这一繁华的景象让练潭老街成了桐城东南一隅的名镇重镇,是桐城至安庆途中的重要中转站,是方圆二十几里的唯一一处繁华之地。
    据袁家当铺主人介绍,老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现在属于文物保护单位,门面的上方钉了一块文物保护的牌子,原来它就是袁家当铺。当铺,又称典当、押店、质库、质押。当铺起源于南北朝时期,那时当铺不多,范围小,可典当的东西受限很多。隋唐时期,当铺已然遍地开花。宋代经济发展大大提高,典当生意渐成规模,专做利润高的典当生意。到明清两代,店铺可典当的东西五花八门,不但“不长腿”的东西可以典当,牛马羊之类的家畜也可以典当,甚至成片的果树林也可以典当,似乎只要值钱的东西都可以。
  说到当铺,又不得不谈谈当铺的讲究和规矩,多数都是“霸王条款”。首先是典当物价值远低于实际价值。比如一块怀表,价值十块大洋,到店当铺只能当三到五块大洋。其次是“新物旧当”。甭管要典当的东西多么名贵,即便是新买的全新的东西,到典当铺里,全是当成旧物,所以再想赎回就难了。民国时期的当铺最多,他们表面上是帮老百姓的,其实跟吸血鬼没啥两样,经常是十块大洋的东西最后以三块大洋收回,绝对是个暴力行业。  
(本篇完)
2016-11-17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1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仙楼石雕像和碑记与太平军胡以晃——卒子走遍安庆

大仙楼石雕像和碑记与太平军胡以晃
——安庆碑记
第110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的练潭老街,是桐城西南乡一处人文历史缩影。整座老街呈半月形,依水而建,通往南方的官道穿贯其中,今天卒子继续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窗、一石刻与一碑。
      练潭河柔姿妩媚,堤岸杨柳依依,河中白帆点点。若逢月夜,看水天相接,树帆对立、月色朦胧、渔灯点缀、桥坊静穆浑然,引得无数士人商贾兴起愁思。老街的前世今生,蕴藏着许多古老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长不足一公里的老街,曾经充溢着宗教文化的氛围。最有趣的现象是,佛道并存,街上有锡泉庵、南阳庙、火神庙、水府庙、龙潭庵、大仙楼等多所庙宇和道观,可惜大多毁圮。仅火神庙修复如初,大仙楼也只留下唯一一块石刻,让人徒增岁月无情和人世沧桑的感喟。下图为在大仙楼遗址处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仓库厂房,小时候卒子到县政府的时候总怀念那时的铜门拉手。
     练潭在大龙山北麓,松湖(菜子湖、嬉子湖)西岸,传说汉武帝南巡至此曾作《盛唐之歌》。杨溪桥至练潭驿公路两侧,古官道中、湖光山色,人文蔚起。这片土地上自曾留下了状元刘若宰、龙汝言身影;乡间阡陌回响过清初的诗人潘江、潘田诗文的吟哦;民国潘赞化、潘玉良的传奇故事让乡亲父老至今津津乐道,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山歌小调曾在空谷回响,学者汪少伦、严耕望的少年足印踏遍每一块田地。历史上的练潭老街,免不了战火燃烧,从清朝的太平军火烧大仙楼为终。从老街上走过,留在一角的一扇老窗,印证了当年的繁华。
     练潭是桐城西南有名的鱼米之乡,老街也因此一度成为了方圆百里的商贸中心。那时侯,老街的街道两边全是店铺,百货,杂货,食品,水产等等,方圆二十几里的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都是上这儿来购买。练潭的繁盛始于800年前。早在南宋嘉定元年,练潭镇就是桐城九镇之一,明初又与桐城境内枞阳、汤沟、孔城、北峡四镇齐名,明清到民国初年,这里曾是通往郡府安庆官道上的驿、铺和客舍。清代以来沿革多变,但旧时练潭舟楫往来,渔歌互答,驿马嘶鸣,铺兵疾走,繁华喧闹胜于它乡。练潭始终以其商业的繁华、水运的特色、人文的厚重而成为桐城西南的重镇。
     在老街的一角,卒子与橘子等网友发现一块刻有重修大仙楼碑记。大仙楼,原座落在老街火神庙附近,据老乡介绍原建筑在二米高的高台上。台四周垒着一道一米高的低花格子墙,实际是一座殿阁,四个檐角向上跃起,形成飞檐,木拱结构,琉璃瓦盖顶,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如今,在火神庙内,仅存一块大仙楼石刻,石刻为一文官像,生动如初。
     火神庙遗址位于老街一头,原庙毁于清咸丰至同治时期的太平天国战火。清咸丰三年(1853)六月,太平军由天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桐城。咸丰三年九月十四日,胡以晃部自安庆挥师北进,十月十二日攻占桐城西南重镇练潭,驻练潭镇的清参将松安丢盔弃甲逃遁。十月十四日,胡以晃率太平军抵达桐城县城外,向守城清军发起猛烈攻击,击毙守城清军一千余人,终于攻克了素有“铁打桐城”之称的桐城县城。二十八日,太平军继续挥师北进,攻占了北峡关,击毙清户部主事朱麟祺。
     胡以晃(1816~1856年)广西平南人。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军事统帅。地主出身。天国官员中唯一的武秀才(文秀才为何震川)。早年参加拜上帝会。1851年12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6月,过芜湖,占安庆。
     自咸丰三年十月至十一年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七月二日,第一次枞阳会议后,太平军与清军秦定三、郑魁士部大战于县城东郊乌石岗,一举击败秦、郑二部,获桐城大捷。十年初,清军多隆阿、湘军李续宜部共十万余人在桐城老林铺、龙河、麻子岭、青草塥、小河沿等地安营扎寨。咸丰十一年七月,太平军陈玉成、捻军张乐行部号称三十万大军设营于范家岗、老梅树街、庙岗、棋盘岭一线,后移营天林庄、香铺、金神墩、东河口,直抵鸭子湖、横山、练潭一带,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次年,在著名的安庆保卫战期间,太平军曾先后五次自桐城发兵增援,县内挂车河流域是增援反增援的激战中心。
    由于清军拼死狙击,太平军五次增援均告失败。陈玉成、杨辅清率部再度退守县城。九月,安庆陷落后,清军遂大举围攻桐城县城,他们凭藉县城西山,居高临下,猛烈攻城。太平军经顽强抵抗后,终因寡不敌众而弃城突围,自此离开桐城县境。离开桐城练潭一带时,太平军火烧大仙楼,楼去人空。
      如今的大仙楼只剩下一块碑记,上记载大仙楼为光绪年间修建,民国三十七年重修。碑记上记载双港扣钱十万,张宣德等当地富商捐款十万元,大家注意,民国三十七年应为1948年,为解放前一年,此时碑记上使用的“万”字并不是“萬”而是“万”,说明简化字从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小范围的试用。
(本篇完)
2016-11-18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1 11: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级古树山核桃(安庆罕见树种)——卒子走遍安庆

三级古树山核桃
——安庆罕见树种
第11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小池镇红星村的深山密林中,有一棵罕见的树龄120年的三级古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安庆地区古树名木很多,古树自然原生的比例大、树龄长。由宗教文化性形成的古树名木,与道教、佛教文化密切相关,是随着道教、佛教的盛行和宫殿庙宇的修建、复建而发展起来的。“名山大川、僧道多占”,宫殿庙宇的选址大多选择在山清水秀、阳光充足、空气流畅和气候温暖的地理位置,为植物长存提供了有利的立地条件。
     这棵位于山坡上的山核桃树,树龄已达120余年。是清建时种植,这株并不粗壮的山核桃树,据旁边的百姓介绍,每年产的山核桃非常多,此树与另二棵不足百年的樟树形成一体,形成古树奇观。据了解,此棵山核桃为安庆地区稀有或特有珍贵树种,小池镇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使其成为古树名木较为集中的地方。但在过去破坏也是非常的严重。
    从外形上看,这棵有着120百年树龄的山核桃树,每年果实成熟的季节,枝桠上满是成熟的核桃,目前这棵树上挂有一块“古树名木保护牌”,保护牌显示核桃树为三级保护古树名木,收录在案的“古树名木”都有编号,受到林业部门保护。
  山核桃,属胡桃科的一种植物。又名“长山核桃”、“薄壳山核桃”、“碧根果”等。山核桃树干端直,树冠近广卵形,根系发达,耐水湿,可孤植、丛植于湖畔、草坪等,宜作庭荫树,行道树,亦适于河流沿岸及平原地区绿化造林,为很好的城乡绿化树种和果材兼用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但花期遇低温会影响开花授粉和花的发育。土壤以疏松而富含腐殖质的石灰岩风化而成的砾质壤土为宜,红壤、沙土不适宜山核桃生长。
  山核桃为传统名优干果,可加工成椒盐、五香、奶油、多味山核桃。常食山核桃,具有健脾开胃、润沛强肾、滋补康复、预防冠心病、降低血脂之功效。是一种健康味美、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营养食品。果肉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其树干通直,材质坚实,纹理细致,富有弹性,不易翘裂,为制作家具的优良材料。
(本篇完)
2016-11-21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2 09: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睚眦峡——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山睚眦峡
——安庆风景
第110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镇大龙山,有一处小石山,因为大龙山被称龙山,所以龙之子的睚眦当然也有其位置,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大龙山位于安庆市北郊,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四十多平方公里,其中大龙山面积约一百多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十多平方公里。主峰是日照峰等七个景区组成。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境内有山峰84座,其中600米以上山峰23座,具有典型的球状花岗岩地貌兼湖泊景观特色。
     睚眦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二个儿子,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以增加自身的强大威力。睚眦豹身龙首、性格刚烈、好勇擅斗、嗜杀好斗,总是嘴衔宝剑,怒目而视,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以增加威猛。
    大龙山矗立四乡交界处海拔六百多米,是观赏云海、览奇石世的绝佳地方。大龙山上散落群山间有一处小山头,全石叠加而成,如同两片核桃,从中间裂开,如果登上这座小山,就会发现大龙山之美景是全国其它风景区无法比拟的胜景之地。
     睚眦必报常常被比喻,胸极狭窄之说,它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饭德必偿睚眦怨必报。大龙山本无睚眦峡,是现代安庆游者为大龙山新增的一处旧景新称。睚眦峡两壁如削、岩壁高耸,在悬崖绝壁风起云涌,自古就有“险莫大龙山,雄莫睚眦峡”的美称。
    睚眦峡是大龙山一处名胜风景点,峡内惊险万状的栈道、神秘莫测的峡间;如在峡内小坐,支看一看座奇形异状的大龙山山峰,真是美景如画。睚眦峡景区被《卒子走遍安庆》评选为大龙山百佳旅游新景观之一。
(本篇完)
2016-11-22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3 1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家界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沈家界石刻
——安庆石刻
第11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在一处乱石堆围上,有一块刻有沈介的石刻,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这块已有几十年至百年的“沈界”石刻,在历史上时时提醒村民上山勿越界!安庆沈姓后裔,始祖从江西瓦屑坝迁徙而来。
   这块老石围墩墙上,嵌着一块刻写有“沈界”石刻。这块山界石刻长约60厘米,宽50厘米,为大龙山产的花岗岩,刻字比较清晰。这是山主人在围山林时,怕与邻居为周边产权产生纠纷而设置的山界石刻,旨在向村邻声明权属界限,勿越界。
    沈家,山界石刻由其祖先嵌上。据今已有几十年至百年的历史。这块石刻是如何嵌进石围墙内,或是在石围墙底部刻上去,目前无法得知。
     山界石刻,是先人表明私山所有权划界的一种具体方法,它的好处就是划清了邻里间的产权界线,对预防邻里山林产权纠纷有重要作用。它对研究安庆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据了解,安徽临泉为沈姓发源地。另据了解,沈氏祖居浙江省吴兴郡,唐朝初期迁移到山西省夕阳县枣林庄老鸹巷。明初洪武三年迁移到安徽各地落户,至今散居全省各地。
     有小故事称,沈姓有一位县官名叫沈尧中,沈尧中原籍浙江嘉兴,进士出身。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任南陵知县。沈知县十分重视建筑、教育、文化,尤其关注水利兴修。上任伊始,他就踏遍了南陵的山山水水。当他来到东河一带,看到堤埂单薄,连年破圩,青黄不接,百姓苦怨,心中更是萌发兴修水利、根绝水患、造福地方百姓的决心。 为实现这一愿景,沈知县成立了南陵县筑圩公署。招募精兵强将,组织领导修圩工作。为了便于一线指挥,沈知县干脆将筑圩公署从县城移至东河,使修圩工作的指挥领导更加直接有力。 沈知县召集当地村民代表,细察地形地势,研究兴修方案。有钱出钱,有人出力。饱受水患之苦的百姓,遇到这样的好知县,修圩热情百倍高涨,挑筐扛锹,八方汇聚,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夜幕降临,也不肯歇,点燃火把,夜以继日。 看到百姓如此修圩热情,沈知县更是十分欣喜。白天,沈知县徒步圩堤,巡查督察;夜晚,沈知县走进民工,慰问鼓劲。沈知县有时一连几个礼拜都工作奔走在东河,筑圩公署和圩堤,成为沈知县每天两点一线不变的工作路线。几年过去了。东河的圩堤不断增高培厚,抗洪能力日益提高。虽然再有暴雨山洪,但圩堤再也没有溃破,到处一派五谷丰登、百姓安宁的祥和景象。沈知县又制定了修堤保圩制度,确定专人,负责落实执行。从此,东河的圩堤更是一年比一年固若金汤。 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因政绩显赫,沈知县擢升苏州府丞。全县百姓,夹道十里,燃放炮竹,挥泪惜别。更有东河长老,跪地长拜,祝沈知县一路顺风,步步高升,好人一生平安! 多年以后,南陵人民依然忘不了倾心为民的沈知县。为了纪念这位好县官,东河村民将筑圩公署改为“沈公祠”,以心中虔诚的香火,表达对这位好知县深深的敬仰与怀念。
(本篇完)
2016-11-2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