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西北龙眠山腹地双溪村蒲庄组西半山腰的“凤形地”有一座中国历史上一位名臣的墓——张廷玉墓园,也是安庆历史上第一名臣,他与合肥的李鸿章并称清朝安徽影响中国历史的名臣,张廷玉墓园占地面积约七千余平方米,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张廷玉墓前的石像生。 张廷玉墓园东向略偏南,墓区以墓冢为中心,其下三层地墁石祭台扇形展开,上置供桌、香炉、烛台、香筒等石祭具。再下设九级拜台,中贯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赑屃负御祭碑(后期卒子再介绍)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后期卒子将推出)。石坊下为张氏享堂,享堂前设照壁,上嵌雍正书“调梅良弼”、“ 赞猷硕辅”石匾。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张廷玉墓园由张氏享堂、石像生、雍正书石匾、张廷玉墓等组成,墓园的白墙青瓦就隐于翠竹之间。卒子认识张廷玉还是从看作家二月河写的《雍正王朝》改编的电视剧开始的,张廷玉是剧中重要人物。张家在明清之际出了好几位高官,包括其父张英(卒子前期介绍过墓地),张英之大伯张秉文(卒子前期介绍过墓地)等。 张廷玉作为清朝中期三朝元老可谓有风光一生,出生世家,父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母亲含章阁姚氏以贤淑勤俭闻名。其二十八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侍讲学士,经筵讲官,内阁学士,刑、户、礼、吏部侍郎、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官至文渊阁、文华殿、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加太保,封三等勤宣伯。乾隆十四年(1749)致仕,次年南归故里,乾隆二十年(1755)逝于里第。奉旨按大学士品秩御祭赐葬,并赐谥号“文和”,配享太庙。先后充《明史》、《国史》、《治河方略》等总裁官,有《澄怀园语》等传世。在封建社会里配享太庙,可是人臣所不敢想之事。 张廷玉墓石像生,是清朝帝王对臣民的一种恩赐,作为清朝重臣,张廷玉墓石像生有几份平静和低调。清朝雍正皇帝对张廷玉常有褒奖。今天,当我们走过那石像生,仍然能够看到当年“康乾盛世”的影子。 石像生是在九级拜台一直延伸下坡,中间是一条神道,两旁依次排列文俑、武俑、马、文豹、羊、狮、负御祭碑等石像生,石像生前立四柱石坊。这些手扛着兵器的武将石俑、有拿着朝笏板的文官石俑,都是面露微笑侍立两旁;石狮、石羊、石豹、石马也都似乎有人类的表情,有些严肃些、有些活泼些。当年那些石匠技艺之高,只怕现代机器是无法比拟的。 张廷玉墓园石像生以写实的雕刻艺术手法进行雕刻,其工艺精湛、造型朴实、风格厚重,代表了清初最高的石雕艺术水平。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艺术风格、工艺技术水平和审美观念。对于研究艺术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其中的石雕技巧、技术和经验值得今人借鉴。 张廷玉在安庆地区声望极高,桐城的六尺巷、宰相桥等,就是由他父子为家乡作出的贡献。桐城人以他为荣,并尊称张廷玉为“张文和公”,当然这也是安庆的荣耀。据了解“文革”中,张廷玉墓曾被炸毁,尸骨被置于荒野,乡亲们不忍心,晚上偷偷的把他的尸骨又葬回去了。至于神道两边的石像生等文物,只能任其散落在山林之中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石像,有些是文物部门从山里一个个给找回来的,有些则是根据原状修复的。 以张廷玉的历史地位,以张廷玉墓园规模之大、等级之高、石像生之精美、取料之考究、设计之合理、工艺之精湛,虽经二百多年风雨,尤其是“文革”时期的破坏,但仍保存完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文献记载,我国墓前最早出现石像生是在东汉。当时设置石兽是为了驱逐鬼怪,保护墓主。有这样一条史料记载:有一种叫魍魉鬼怪,专吃死人的脑子。但人不可能长年累月无时不刻在墓前看护着。听说魍魉最怕虎和柏树,于是就在坟墓前栽种柏树,设置石虎。可以说虎是石像生中最早的成员。设置石人是作为墓主的侍从和警卫。这时的石像生似乎还有一点实际作用。可是后来石像生的作用就发生了变化,原来的驱除鬼怪、保卫墓主的作用退居其次,而象征墓主生前权势、威仪、地位的作用则占了主要地位。石像生的队伍发展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由一般民间实有的虎、牛、羊、骆驼、马、狮子等,发展到麒麟、獬豸、辟邪等虚拟的神兽。数十个巨大的石雕像整齐有序地成双成对地排列在墓前的神道两旁,犹如威武雄壮的仪仗队一样,让人看了,立刻产生一种威严、肃穆之感。
墓前的石人又称翁仲,对称立有两座,分别为文官和武官形象。墓前的石兽也有由来。石兽放置在墓前是从汉代霍去病墓开始的。后来的历代帝王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也都沿用石人石兽的陵前装饰,所以现在的唐陵、宋陵、明陵、清陵几乎都在陵墓前陈列仪仗队式的石人石兽。从皇帝到大臣,都使用这种方式延续下来。 据《封氏见闻录》解释,石像生的作用一是起到装饰和点缀陵寝,再一是仪仗銮驾的象征。石像生制度起源很早,秦汉时期已在陵墓前立石像生。有的陵墓不仅立石兽,还立文武大臣塑像,叫“石翁仲”。山东嘉祥县东汉时期的“武氏墓”的石像生中,还有石狮存在;陕西省兴平茂陵附近的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石像生中,立有石马、石虎、石牛、石象、怪兽吞羊、人抢熊以及野猪等石像生。 明清朝代对石像生的使用制度也有严格的规制。清朝规定,二、三品官准立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四、五品官准立石马、石虎各一对;六品官以下则一律不准立石兽。所以石像生又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标志。安庆现存最完整的石像生群除张廷玉墓石像生之外,还有几个,卒子将会一一介绍,这些清朝高官之墓,能立石像生者,其规制也比张廷玉墓石像生要小。 张廷玉墓前神道旁站着武将、文臣,立着石马,跪着石羊,蹲着石虎。石狮、石人、石羊、石虎各两件,成对排列。 石兽或立或蹲在须弥座上,雕刻着锦袱、卷草等图案。石兽雕刻精美,神态逼真。作为一名安庆人,自己城市的历史,自己城市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应该去多了解一些的。
|